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该如何管理
日期:2021-09-07 / 来源:未知
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,只要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都会毒害组织,促进心血管病发生和发展。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肥胖症,常常存在胰岛素抵抗,此类患者胰岛素并不缺乏,但身体处于高胰岛素血症状态,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生成,从而诱发且加重心血管病,那面对此问题该如何处理呢。安徽佳慈体检告诉大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该如何管理?
1、管理好血压
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把血压控制在130/80mmHg,依据年龄、肝肾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适合的降压药,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。采取低盐饮食,每天的吃盐量不能超过6克,远离加工食品。
2、管理好血脂
依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分类,把危险分为三种,一种是中危型,20~39岁糖尿病患者合并三高、吸烟酗酒和肥胖、视网膜病变、肝肾功能损害、蛋白尿以及左心室肥厚等。这种情况下应把坏胆固醇控制在2.6mmol/L;第二种是高危风险,也就是年龄超过40岁的糖尿病,此时应把坏胆固醇控制在1.8mmol/L;第3种是极高危风险,糖尿病合并已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,此类人群应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.4mmol/L。平时应积极控制饮食,远离高胆固醇食物,戒烟戒酒,保持适度运动来维持正常体重,必要时服用他汀类药物。
3、管理好血糖
糖尿病患者勤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来判断血糖控制情况,同时也要积极预防低血糖。年龄未满65岁、糖尿病病程不足10年、预期存活期超过15年、没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,应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%以下;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,预期存活期约5~15年,出现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时,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在7%~8%;若年龄超过75岁,病程超过10年,预期存活期小于5年且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时,应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%~9%。
温馨提示
糖尿病患者应管理好饮食,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类;每天有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,一周坚持4~5次来改善胰岛素抵抗,提高胰岛素敏感性;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服用降糖药物,定期监测血糖,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。此外,保持规律作息,拒绝熬夜,以乐观心态面对病情,不可太焦虑和担忧。
1、管理好血压
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把血压控制在130/80mmHg,依据年龄、肝肾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适合的降压药,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。采取低盐饮食,每天的吃盐量不能超过6克,远离加工食品。
2、管理好血脂
依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分类,把危险分为三种,一种是中危型,20~39岁糖尿病患者合并三高、吸烟酗酒和肥胖、视网膜病变、肝肾功能损害、蛋白尿以及左心室肥厚等。这种情况下应把坏胆固醇控制在2.6mmol/L;第二种是高危风险,也就是年龄超过40岁的糖尿病,此时应把坏胆固醇控制在1.8mmol/L;第3种是极高危风险,糖尿病合并已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,此类人群应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.4mmol/L。平时应积极控制饮食,远离高胆固醇食物,戒烟戒酒,保持适度运动来维持正常体重,必要时服用他汀类药物。
3、管理好血糖
糖尿病患者勤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来判断血糖控制情况,同时也要积极预防低血糖。年龄未满65岁、糖尿病病程不足10年、预期存活期超过15年、没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,应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%以下;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,预期存活期约5~15年,出现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时,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在7%~8%;若年龄超过75岁,病程超过10年,预期存活期小于5年且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时,应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%~9%。
温馨提示
糖尿病患者应管理好饮食,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类;每天有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,一周坚持4~5次来改善胰岛素抵抗,提高胰岛素敏感性;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服用降糖药物,定期监测血糖,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。此外,保持规律作息,拒绝熬夜,以乐观心态面对病情,不可太焦虑和担忧。
推荐内容 Recommended
- 提醒!这样的水果千万别吃,有强致癌性!04-22
- 定远佳慈体检:哪些人易患上动脉硬化?08-19
- 开打!九价HPV疫苗“扩龄”真的来了11-28
- 新冠“奥密克戎”像是大号流感?03-16
- 南京疫情已波及12个省份 如何安全度过暑假?08-02
相关内容 Related
- 耳朵可以掏吗?一个月几次合适?10-22
- 刷牙前蘸水还是不蘸水?04-26
- 寿县佳慈体检:糖尿病患者喝酒会造成哪些影响?05-06
- 枞阳佳慈体检:颈椎病有哪些症状呢08-26
- 桐城佳慈体检:降血糖太快会引发哪些问题06-23